在阅读本文之前,麻烦您先点个“关注”,这样方便咱们一起讨论和分享,也能让您有更强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本文内容均参考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见解撰写,文中已标明文献出处及截图,请知悉。
信源: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洪家光:毫厘之间 精心雕琢 中工网 2022-03-12
1978年,洪家光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农村家庭。小时候,他就学会了各种农活,像割稻子、收玉米、喂养鸡鸭猪等。
七岁那年,家里搬到了城里,但生活依然拮据,一家七口全靠父母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。
初中毕业后,他没选上高中,而是直接去了沈阳黎明技校,想早点学一门手艺,为家里减轻负担。
在技校的三年里,洪家光的学习热情高涨得像打了一样。无论是在吃饭、走路还是休息的时候,他的脑子里都在想着专业知识。
1998年,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,进入了中国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58车间。
不过,洪家光并没有气馁,而是认认真真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基础工作,并且做得很出色。
时间久了,他注意到师傅们加工零件又快又准,于是对这门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经常趁师傅不在的时候偷偷练习,有时候不小心弄坏了工具,还得挨师傅一顿骂。
运送烈士遗体回国的竟然是美国的飞机,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洪家光的心。他意识到,只有国家强大了,才不会受欺负。
他不仅能够熟练操作设备,还不断思考怎么样改进工艺,提升效率和质量,慢慢的变成为车间里的技术骨干。
2002年,公司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——开发一种用于校正发动机叶片的工具。
这个任务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极高,叶片磨削精度必须控制在0.003毫米以内,比头发丝还要细得多,连车间里的老手们都感到棘手。
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,也清楚自己的责任有多重大。尽管很多人对他不抱希望,但在当时的情况下,也只能放手一搏了。
他一边照顾病床上的刘师傅,向师傅请教经验,一边查阅资料,做笔记,将每一个灵感都记录下来。
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为我国金刚石滚轮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,更重要的是,它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们航空制造业的技术垄断,让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!
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公司能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更重要的是,让国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不再受制于人。
后来,一些西方航空公司盯上了这位年轻的中国技工。有一个企业甚至开出了年薪90万美元的优厚条件,并承诺为他的家人提供各种便利,试图将他挖走。
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,洪家光却没有丝毫动摇。他知道,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为祖国贡献力量所带来的荣耀和自豪。
研发出金刚石滚轮之后,洪家光并没有停下脚步。他明白科技发展需要持续学习和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。
之后,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技术探讨研究中,参加各类技术竞赛,申请科研立项,不断的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度。
2011年,在全国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中,他凭借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,夺得了“振兴杯”车工冠军。
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,带动更多人才成长,2015年,洪家光牵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专注于制造技术的更新与创新。
经过五年的刻苦钻研和1500多次试验,他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,将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精度提高到了惊人的0.02毫米!
这一成就让我们的零件加工技术从落后跃升至世界前列,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
在后来的日子里,他荣获了“大国工匠”、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、“首席高级技师”等一系列荣誉称号,成为了新时代优秀工人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