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年多以来,说起黄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个明显的感觉,这样的价格真的是一路突飞猛进,但是黄金产业链的各家公司真的赚到钱了吗?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整个黄金产业链的变化呢?
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,伴随着国际金价的持续上涨,产业链内部上游采选、中游冶炼、下游消费等环节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,并最终体现到其财报中。
比如,受到金价上涨的拉动,矿端采选企业纯收入能力明显提升,而下游消费在高金价的抑制下需求量明显回落,并且消费属性更强的饰品、投资属性突出的金条销售数据背道而驰。
此外,结合更多定期报告数据还能够准确的看出,伴随着金价的快速上行,黄金生产企业、基金公司等直接利益方的态度正在趋于谨慎。
申万行业划分的黄金公司共有12家,但是2024年行业最赚钱的公司却不在其中,而来自全球铜、金行业地位超然的紫金矿业。
Wind数据统计结果为,剔除选择主动退市、未披露年报的玉龙股份,其他11家申万黄金板块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值达到12.8亿元。
而同期紫金矿业的“矿山产金”毛利则达到196.6亿元,同时公司该项产品毛利率也接近56%。而紫金矿业的利润率还不算是业内最高的,其他矿端采选企业的毛利率也能够达到50%左右,比如同期西部黄金的“自产金”毛利率也达到53.73%。
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,2024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同比下降9.58%,其中黄金饰品、工业及其他用金分别下降24.69%、4.12%,金条及金币则同比增长24.54%。
在金价居高不下的行情下,黄金公司到底有没有赚到钱?深入探究这一问题,我们会发现当前黄金市场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分化特征,而这种分化在上下游企业的盈利表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?
首先,当前黄金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。在上游矿业领域,企业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。随着黄金价格持续攀升,金矿开采企业作为黄金的直接生产者,其利润增长最明显。金价上涨使得每盎司黄金的开采价值大幅度的提高,即使考虑到开采成本的上升,如人力、设备、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增加,但相较于金价的涨幅,成本的增幅比较小,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利润空间。
然而,下游消费企业却陷入了困境。在金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,花了钱的人黄金饰品等下游产品的需求受到抑制。一种原因是由于黄金饰品价格过高,超出了许多消费者的预算范围,导致购买意愿下降;另一方面,在经济环境不稳定或通货膨胀预期较高时,消费者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储蓄或投资别的金融产品,而非购买非必需的黄金饰品。这使得下游黄金消费企业面临销售额下滑、库存积压等问题,经营压力增大,甚至会出现亏损。这种上下游的分化局面,正是黄金涨价带来上游价格变化与下游消费需求不足矛盾的体现。
其次,对于上游黄金企业来说,利润最大的往往并不是那些专注于黄金业务的企业,而是那些将黄金作为附带业务的企业。这类企业通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,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经营策略。例如,一些大型矿业公司除了开采黄金外,还涉足其他金属矿产的开发,这种多元化经营策略能够有效分散风险,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。此外,黄金作为附带业务的企业往往在技术和管理上更具优势,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,逐步提升利润率。
第三,观下游黄金金店,它们面临的困境则更明显。随着金价的持续高位运行,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显而易见地下降,尤其是对那些以投资为目的的消费者来说,高昂的价格使他们更加谨慎。与此同时,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,导致整体消费需求疲软。在这种情况下,金店不仅难以通过销售获得利润,甚至有可能因为库存积压而面临金钱上的压力。此外,金店还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,包括线上销售渠道的冲击,这进一步加剧了其经营难度。
第四,从长远来看,尽管部分黄金公司在此次金价上涨过程中确实赚到了钱,但整个行业的表现却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这充足表现了黄金市场的高风险特性。一方面,成功把握住市场机遇的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;另一方面,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则可能面临生存危机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理解这一点特别的重要。投资于黄金相关企业并非稳赚不赔的选择,需要考虑多种因素,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财务健康情况、管理上的水准以及对市场趋势的判断能力。同时,也要警惕过度乐观或悲观的情绪,保持理性思考,这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需要铭记的事情。